由电影票价引发的一些思考

最近漫威动画大电影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非常火爆,作为漫威忠实粉丝,当然要去电影院欣赏一番。但是在买电影票过程中,经历了三次选座(前两次并未支付下单),三次的票价都完全不一样,这让我对其定价机制产生了一些思考。

第一次是在昨天晚上,打开支付宝,准备订购电影票,一看有特惠价格¥26.9,还不贵。正要选座下单时,被手机其他消息给干扰,退出了订购界面。

当我再次反应买电影票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,同样的打开支付宝,同样是显示特惠价格,但是票价为¥35,是的,我又没有买。中午的时候实在觉得无聊,还是决定去看电影,再次打开支付宝,票价显示¥30.5,然后下单支付了。

这个过程我前前后后打开了三次支付宝,这三次经历了什么,支付宝通过我的行为了解了什么,我来说说我的一些揣测。

第一次,选座未支付。支付宝知道了:这B喜欢这部电影,观看的概率很大,但是没有下单,下次他肯定还是会来买,我把价格提高一些,宰你一波。

第二次,点击影片,但未选座。支付宝心里这样想:可能是价格提的太高了,这B接受不了,过会把价格再降低一些,看你买不买。

第三次,选座支付下单。支付宝暗喜:这B终于还是买了,呵呵,机智如我。

当然,以上的都是我的一些揣测,但是不排除这种可能。

在这之前,其实也有看到有人爆料价格歧视的问题。比如有人说当自己再去搜索到同一个目的地的机票时,机票价格就比上一次看到时要贵,因为应用通过你多次访问的数据判断出,你真的要买机票了。

同样的,一些电商公司会通过你的行为数据判断你是不是价格敏感用户,例如同样的商品,如果你第二次访问价格更高时你依然下单了,说明你对价格不敏感(家里有矿),那么之后可能其他的商品也会显示更高的价格给你。

之前也在星球里谈论了关于互联网隐私的话题,如今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此迅速,机器可以通过你的行为数据快速分析出你的性格、生活习惯,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。有时候,机器比你更加懂你。

以上的经历告诉我,买东西要省钱,果断一点就对了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我屌丝一个,买个电影票都舍不得,还bb这么多。哈哈,我就是这样,自己花钱娱乐精打细算,花钱学习投资自己、请朋友吃饭玩大手大脚,你咬我啊,哈哈!

邹明远 wechat
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「嗜码」
请我喝杯快乐水